元旦、列车、一位突发脑血栓的乘客。
急促、反复回响的广播,却只找到一位眼科医生……
救,专业不对口,出了问题,谁负责?
不救,乘客可能终身瘫痪,甚至死亡!
看似有得选,但对于曾服役于海军医院、现就职于何氏眼科医院的医生孟浩来说,实则不需要选!
“还有什么比人命重要?在我眼里,没有了!”她说,不管什么后果,她都得“大胆施为”!
▲孟浩手写列车急救证言
一次广播,紧急寻找医护人员
1月1日9点24分,D28次列车缓缓驶离沈阳北站,孟浩刚在座位坐定,急促的广播响了起来:“紧急寻医,一位乘客突发疾病,请列车上的医护人员前往5车厢!”
此时,孟浩下意识的站起身,往5车厢跑,随身携带的包都扔在了座位上,没来得及拿。
到了5车厢,发病的乘客瘫在那里,姿势僵硬,周围站了几位乘务人员,手足无措。
“我是眼科医生,有什么能帮忙的吗?”孟浩上前说。
“大夫,大夫,我动不了了,我左边身子不能动了!”听到有医生来,乘客急切地说,用能动的右手,指着自己的包,“我包里有检查报告,大夫,有检查报告!”
此时,孟浩感受到了他的紧张与惶恐,随后毫不犹豫地扛起了医生的责任。
一次判断,避免乘客瘫痪后果
发病的乘客姓冯,元旦凌晨的时候,他觉得身体不舒服,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有轻微血栓。
“我是哈尔滨人,在天津开饭馆,元旦的车票是早就定好的,我一合计,自己症状轻微,回天津看不是更好嘛。”冯先生说,没想到上车不到一小时,就发病了。
孟浩一边看冯先生的检查报告,一边告知乘务人员尽量让患者平躺,且不要随意挪动。
她虽然是位眼科医生,但曾经历5年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普外科、脑外科等科室都工作过,扎实的基本功与丰富的经验让她迅速做出判断:越早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越安全,对于左侧肢体恢复的助力也越大。
“脑血栓应该尽快进行溶栓治疗,而且发病后的3-4.5小时是抢救的黄金期,他现在左侧肢体没有知觉,到天津站还有四个多小时,那时候再去医院,就晚了!”而且,一旦血栓脱落,出现肺栓,当场就得要命!
一次接力,抢出一小时黄金救治时间
按照列车行驶的路线,下一站是葫芦岛站,预计还有1小时30分钟到站,如果交接顺利,还可能“踩着”黄金窗口期让冯先生得到医治。
此时,列车长说:“哎呀,葫芦岛站附近在修路,这一耽搁,容易误事!”再和孟浩一商量,决定找最近的车站临时停靠,3、4个电话打出去,终于联系到了凌海南站临时停靠,120急救车准时到位,最终将冯先生顺利送到医院。
在这场紧急的“接力”中,大家共同的努力,将每一个节点串联,对比正常停靠的葫芦岛北站,硬生生“抢“出了近一个小时的黄金救治时间。
一个回答,就是医生的选择
1月7日,冯先生给孟浩发来了微信,说他现在恢复良好,行走自如,左侧肢体也恢复了知觉,就要出院了。
“孟姐,我真的很感谢你,也感谢D28次列车的乘务员、列车长,还有120实施抢救的医护人员,是你们共同的努力,我才能恢复的这么好!”冯先生说。
事后我忍不住问孟浩医生:“您当时风风火火的去救人,又是眼科医生,不怕担责任?不怕被讹吗?”
孟浩只回了一句话:“你要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人很多!”
在生命前面,伸出援手永远是医生的第一反应,后果,哪有救人重要?
新闻延伸:
孟浩,女,中国共产党党员。
2016年加入何氏眼科集团,先后担任锦州何氏眼科医院医疗院长、葫芦岛何氏眼科医院院长、朝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1991年-2016年在海军医院服役,2004-2007于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进修眼科研究生。
即使做了院长,孟浩每天依旧忙碌在医护第一线。
不止出诊看病,还会定期到村镇给村民普及眼健康知识,做眼健康公益检查,她是葫芦岛人,却常年奔赴各地,很少回家。
一次,她看见一位农村患者住院舍不得花钱买饭,自带咸菜干粮,就着热水吃,就想办法帮忙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还会把自己和女儿穿不了的衣服送给贫困患者。
“我来何氏5年,走了3个地方,何氏共好的价值观、把患者放在首位的初心,和我的职业理想特别吻合。”她说:“虽然退伍了,但我没有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