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 何伟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建议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加快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助力科技体制改革,进而提高我国科技立异能力和国家竞争力。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一体化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产学研合作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它在诞生之初就天然地将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以辽宁省为例,2018年,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在辽宁加速构建,数据显示,2018年,辽宁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省内转化科技成果3700余项,省内转化率达到53.8%;技术市场成交额超过49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信息需求不对称、成果转化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度融合。
二、建议
为了推进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产业链水平,最终实现产学研协同融合的目标,我建议:
1、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加快高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近年来,产学研合作呈现层次不断提高,形式不断创新,合作路径更多样化,趋向更市场化,企业要加快高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以便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2、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 以重大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
完善产学研发展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重大项目推动产学研合作。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模式,优化整合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平台载体,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加速创新要素聚集。
3、深入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完善延时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在转化、生产以及进入市场后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准确、客观、全面。
注重对科技成果的外部评估和监督,探索建立规范专业的第三方评审机构,让市场、用户参与科技成果的评估。
4、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畅通从高校、科研院所到创新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动机制,让优秀科技人才在高科技企业能够留得住,研究支持科技型企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到市场上创业,培育更多新的技术集群和产业增长点。
5、完善科技金融体系 鼓励企业创新探索前沿无人区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强化对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缓解高成长性企业可能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金融保障服务。
采取前期资金投入、后期补助等方式,对企业竞争前技术研发给予扶持,鼓励有能力的创新高科技企业探索前沿无人区。
6、健全中介服务体系
鼓励科技中介机构协调好产学研各方的利益,将高校的先进技术及时推荐给企业,同时把企业所急需的技术及时反映给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作为研究导向,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