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慢病防控水平的提案》

  • 2020-05-19 08:03:01

全国政协委员何伟

  摘要: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上下14亿人民的心。在这次疫情中,合并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差而成为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更容易出现多器官障碍、继发性感染,预后较差。

  疫情倒逼我们深刻反思,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慢病防控水平,使人民更健康,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当务之急。

  针对这次疫情,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一、现状及问题

  《国务院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年诊疗人次数达到83.1亿,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报告重点提及,我国公共卫生医师数量不足且呈逐年减少趋势,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与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匹配。

  二、建议

  尽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慢病防控水平,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当务之急。

  为此,我建议:

  1、提高预防投入 构建医防结合的卫生服务体系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以眼科疾病预防为例,我们早期发现一位眼病患者,避免致盲,至少能为患者节省5000元以上的手术费。国外的研究表明,在预防上投入1元钱,能节省医疗花费8元钱。

  建议制定长效投入机制,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医保结合,使医保由原有的单纯购买医疗服务向购买预防、康复等综合型医疗服务发展。

  在公共卫生筹资中,应充分体现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职责,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

  2、健全“三位一体”疾病预防控制机制

  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疾病预防控制机制。

  推进防治结合,提升医疗产业发展水平,以高端医学影像装备、新一代植介入器械、医疗救援车辆、短缺药品、检验检测为重点发展方向,提升应对疫情硬件支撑能力。

  将疾控体系建设列入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目标纳入各级政府年度政府工作目标管理。

  3、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卫生人力结构,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防止公共卫生工作游离于临床治疗以外的情况,真正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

  建议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设置公共卫生科室和公共卫生医师岗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备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并具体落实疾控任务,形成分工明确、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激励机制。

  4、扩大信息技术应用

  亟需扩大信息技术在公共卫生疾控方面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提高疫情溯源和监测能力。

  在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建设和强化面向公卫的协同流程和数据标准,以便于纵向协同公卫体系,横向协同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专科机构,在预防监测和干预控制上形成防治一体。

  5、健全完善物资储备及应急保障机制

  积极推进国家、省、市、县(区)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优化布局,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代储机制和社会化储备机制,提升物资保障能力,确保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相关物资保供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