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户外运动是预防近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提高身体综合健康状况的有效方式。通过针对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的实验发现,每日有累计1小时户外活动的学生近视率仅3%,每日有累计2小时户外活动的学生近视率仅0.8%。
同时户外运动也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2014年,在上海市17000多名小学生中开展的调查中发现,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独立的正向相关关系,与每天参加1-2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学生相比,活动时间低于1小时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前者的1.37倍。
因此,建议将每天户外运动2小时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中。
一、现状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12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调查显示,73.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多。
日前发布的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显示,从我国近30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数据看,尽管青少年营养和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超重肥胖和视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
在2016年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效果调研”中,对全国32个省市近100,000名中小学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和屏幕暴露时间不容乐观。
国家早在2007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
二、建议
1.明确提出我国中小学生每天累计户外运动2小时相关要求
完善制定,建议将中小学户外运动每天累计2小时内容列入《教育法》、《青少年儿童体育发展纲要》等相关法规,对中小学参加各类户外运动在参加时间、具体活动开展等方面提出建议和要求。在教育部编写学生《教学大纲》时,应当对中小学生每天参加户外运动累计2小时提出明确要求,使户外运动成为中小学生接受教育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户外运动的理念研究和体系建设上,可以组织专业研究队伍,撰写户外运动系列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逐步建立并完善户外运动的评估体系建设。
2.制定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特点的户外体育运动项目
创新体育管理,制定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特点的户外体育运动项目,推进特色户外体育文化建设,鉴于学生“只有善于运动,才能热爱运动,才能主动锻炼”的道理,中小学更要加大户外体育运动实施力度,深挖学校的潜力与特长,推进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重点抓住一至两个户外体育项目,将这些户外运动项目做大、做强、做精,让中小学生爱玩、能玩、善玩,提升学生对特色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的亲和力和表现力。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建立学生课外文体俱乐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真正确保将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2小时落到实处,进而既缓解中小学生繁重而紧张的学习压力,又充分放松学生身心,更使眼肌得到适宜休息,视力疲劳得以恢复。
3.建立健全我国中小学生每天累计户外运动2小时教育管理考核办法
将学生每天累计户外运动2小时列入中小学业绩考核基本指标,切实加强对学校及校长、教学主管、班主任、体育老师和保健老师的考核。将中小学生每天累计户外运动2小时归班主任管理,避免多头管理多处落空。强化班主任考核,对中小学生的户外运动给予适时干预,告知并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控制学生长时间用眼,将每天2小时户外运动落到实处。建立学生户外运动档案,通过自媒体手段及时公布学生在校户外运动情况,便于学生家长查询浏览并受社会监督。